本学期一开始,在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机电系与校工厂的“产学研一体化”工程拉开序幕。机电系与校工厂在“十二五”期间将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人力、资源及科研等的高度融合和全方位融通,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行“六个一体化工程”有序进行。
第一是“人力资源的整合互动一体化”。开学初,机电系已派遣5名青年教师到校工厂进行为期2年的实践锻炼,待遇由校工厂核定。在机电系实验教学任务较少时,会抽调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支援到工厂教学中。
第二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在2013年4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钻铤项目”研制工作中,校工厂与机电系一起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在一个月内如期完成任务。2013年10月30日,校工厂将承担的高精尖项目的先进加工工艺、方案等内容与机电系教师进行了原汁原味地互动交流,丰富了机电系老师的教学案例,也促进了理论教学紧跟现代新技术发展前沿。
第三是“教学设施资源一体化”。机电系部分课程的实验项目是借助校工厂的设备开设的,校工厂生产出来的精密零件需要进行检测时也借助于机电系的精密检测实验室设备。
第四是“项目开发一体化”。机电系即将成立的“机械设计研究所”,将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机电系承接的“烟盒包装机”等产学研项目,由机电系教师负责设计,校工厂负责制造。2013年暑假,机电系与校工厂还共同完成了学院承办的数控技术应用骨干教师企业培训。
第五是“师资队伍培养一体化”。 2013年9月3日,机电系冷真龙教授开办专题讲座,对两部门年轻教师和实训教师进行了论文写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第六是“专业学习平台建设一体化”。 双方将产品的典型工艺、资料图片以及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等,及时发布在专业学习平台上共享,指导教学或提供交流、借鉴。机电系陈洪涛教授在申请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控车削加工及质量保证》时,其零件加工案例全部来自校工厂的典型加工实例。
机电系与校工厂的“产学研一体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但从总体上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机电系将继续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学院建设高水平的示范院校作出新的贡献。